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黃色小鴨」源自於1992年時,一艘載滿2萬9000多隻塑膠黃色小鴨的貨櫃船在北太平洋發生船難,貨櫃破裂後,小鴨全掉入海中。15年後,這些小鴨隨著洋流,分批到達加拿大、美國東岸與英國北部海灘,完成3萬5000公里長征,也成為海洋學家觀察海洋環流的最佳機會。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聯合報╱蘭寧利/退役海軍中將(高雄市)】

繼眾退役將領北京行、台北黃埔交流、南京球敘後,又有退役將校組成的團體將赴北京展開軍事互信之旅,並信誓旦旦一定要談出一個結果。我們佩服某些長官視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為己任的雄心壯志,和完全不考慮可能會產生附帶傷害的執著。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 MURMUR facebook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最近我發現我有很多想不懂的東西。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空防、「危機」倒數
| 2010/03/15 | 作者 蘇紫雲 | Hits:139

  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於2月16日公布「台灣空防情勢」(The status of Taiwan's Air Defenses),直言我國的空軍、防空部隊、基礎設施防護能力恐不堪一擊。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力座標救命GPS/山難迷路 電線桿指引明路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3/07 04:11

〔記者吳仁捷/台北報導〕昔日台灣長輩罵囝仔不務正業,會吐槽「不如去數電火柱仔!」如今,遭逢災變而受困山區、不知身在何方時,若附近有電火柱仔,那可是救命工具喔!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政學校的最後一門課是《婚姻有經營和創意》,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北京,當年離開家鄉逃難時才九歲,在農曆年後的冬天裡,從北京走路到青島搭船渡海撤退到台灣,當時跟著當軍人的舅舅,在船上一個窩窩頭賣兩銀元,這麼小的年紀就離開家鄉展開逃亡且經歷過這麼多的戰亂,國民黨為何會失去大片的江山,共產黨又為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取得優勢與民心?在他訴說中提到父親是從事敵後工作最後死在槍口下,雖然我不是生長在那個年代,但卻對那段歷史格外好奇,他說他到台灣時日本人還沒全部撤退出台灣,提到二二八事件後他才抵達台灣,還提到當時的軍營(今中正廟)台籍人士路過軍營還會九十度鞠躬敬禮,或許他是在描述台灣人所受到的皇民化教育吧。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MT 黑T恤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年前有一本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Who Moved My Cheese?』,以寓言的方式敘述兩隻老鼠和兩個小矮人一個叫『哈哈』、一個叫『猶豫』,在迷宮C區?享用著豐富的乳酪,有一天,他們發現乳酪不見了,這個重大的轉變下,每個人的對應不相同,老鼠毫不考慮馬上離開C區,尋找新乳酪,兩個小矮人,思考很久,『誰把我的乳酪搬走了』猶豫大發牢騷的喊著,最後猶豫甚至憤怒的說:『這是不公平的』.他們天天在C區等待乳酪回來.最後哈哈覺得自己會崩潰,所以哈哈離開C區,保守的猶豫留在原地,等待有一天乳酪會回來.但離開C區的哈哈,經歷各種挫折,最後在N區找到乳酪,並把他的心路歷程在牆上記下.這跟歐巴馬的『Change』精神很像.和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取代後,台灣反應也很像.

看看哈哈在尋找新乳酪時的心路歷程: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外學者挺長昌 返國催票急
葉雲旗(右)及黃邦雄兩名博士,義務在長昌花蓮競選總部以電話拜票。(記者楊宜中攝)

〔記者楊宜中/花蓮報導〕二名在花蓮出生成長、赴美國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長昌支持者葉雲旗及黃邦雄,選戰關鍵時刻趕回花蓮,在長昌競選總部義務電話拜票。兩人都期待謝長廷能逆轉勝,並期待謝長廷能進行更徹底的司法改革,讓台灣民眾更認同台灣。

葉雲旗、黃邦雄 拜票忙

七十九歲的葉雲旗是花蓮高中校友,在台灣大學取得醫學學士學位,再前往美國深造,於加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數十年教授生涯,幾年前從阿肯色州立大學教授職務退休。

黃邦雄現年六十五歲,父母仍居住花蓮,師大生物系畢業後,取得台大解剖碩士學位,再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剛從印第安那大學解剖學教授職務退休,目前在西雅圖退伍軍人醫院擔任研究員。

葉雲旗與黃邦雄兩人近日以長昌花蓮競選總部提供的退休軍公教名單電話拜票,對於這項義務工作做得很起勁,而電話拜票中,藍綠支持者反應的冷暖,點滴在心頭。

葉雲旗說,他十分擔心這次總統大選會由國民黨候選人當選,如此,台灣四百年來努力的民主,恐怕將因國民黨逐漸向中國靠攏而完全消失。黃邦雄說,與二○○四年台灣總統大選相較,這次總統大選,海外僑民的危機意識更強烈了。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回憶錄見證台灣人的戰時經驗(1937-1945)

(參加2004.10.26.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學術研討會論文)

前言

回憶錄(memoir)和自傳(Autobiography)對歷史研究者而言,是極重要的史料。回憶錄或自傳是個人以其經歷和觀察寫下來的歷史記述。惟自傳比較著重以作者個人為重心;而回憶錄則側重在外界事件上。回憶錄作者通常是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或觀察者,其主要目的在描繪、解釋這些事件。所以,回憶錄經常是歷史研究者藉以了解歷史真象、解釋歷史原由所要參考的重要史料。

再者,歷史研究者要了解歷史真象、解釋歷史原由所參考的回憶錄,通常不只一部而已,而是多多益善。因為一個人的認知能力、記憶能力有限,而且主觀成分、特殊動機也在所難免,如果僅憑一部回憶錄就要綜觀歷史真相、論斷歷史原由,恐有以偏概全,或失之主觀之虞。因此,研究者若能透過多部回憶錄,則可以互相補充、印證、參照,或比對差異,分析異同,如此則較能掌握更多面的歷史面貌,解釋更合理的歷史原由。

本論文以二次大戰期間(即日本所謂「大東亞戰爭」期間)台灣人面臨何等生活為主題,時間斷限從1937至1945終戰為止。研究的途徑則透過回憶錄來觀察。本論文所採用的回憶錄,共有廿部,其書名,作者、及作者出生年如下表:

姓名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綿延的線會在哪裡相連呢?
一路平順會讓人充滿期待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過年源自「沉地」傳說】

農曆過年是台灣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過年的由來在中國傳說起源「年獸」的故事,台灣民間則是源自「沉地」的傳說。相傳神桌上的燈猴(燭臺)自認為終年替人民照明勞苦功高,但民眾每次祭祀都忽略它的存在,自己只能站在神案上,高舉蠟燭看著眾神享受奉祀,於是燈猴向玉皇大帝告狀,控訴台灣人民忘恩負義不知感恩,玉帝為懲罰台灣人決定在除夕午夜讓台灣島沉入海底。土地公(或說灶君)告知台灣民眾此訊息,一方面懇請觀世音菩薩向玉帝勸阻。百姓得知台灣島即將毀滅,便在沉島前夕將家中所供奉之神明送回天庭,以免眾神遭受連累,此為廿四送神的由來。到了除夕那天傍晚,人們就宰雞殺鴨祭祖以告別祖先,並烹煮家中所有糧食與家人共進最後的晚餐,這就是祭祖、圍爐的由來。

晚宴之後家長取出錢財分給家人,此為「壓年錢」(壓歲錢)之由來。最後的一夜全家聚集不睡等待台灣沉入海中,共赴黃泉此為「守歲」。

到了午夜台灣竟然沒有沉入海底,原來是觀世音菩薩向玉帝求情成功,免除台灣毀滅,於是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到了天亮台灣仍安然無恙,百姓喜出望懷,出門相遇莫不互道「恭喜」慶祝重生。此外民眾紛紛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庇祐,此乃初一民眾到廟宇「行春」拜拜習俗的由來。

初二早上已出嫁的女兒紛紛回到娘家探視父母是否平安,中午便在娘家與父母聚餐,後來就成為「回娘家」的習俗。到初四人們確認危機解除,於是將諸神迎回家中奉祀,也形成「初四接神」的民俗。

初五所有的慶祝活動都告一段落,初六民眾開始挑水肥灌溉,恢復正常農事作息,此即「初五隔開、初六挹肥」之由來。

【過年前的相關活動】

台灣年俗自農曆十二月即開始籌備工作,中國習俗在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台灣則無此年俗,而是在四月初八「佛祖生」之日吃甜粥。台灣習俗冬至吃湯圓表示多一歲,並確認來年田園土地租約,十二月十六「尾牙」,決定員工去留,廿四日則舉行「送神」儀式。

送神在中國是「送灶王爺」,傳說灶神將在此日返回天庭,向玉帝報告該戶人家行為善惡,因此中國民間習俗,廿四日以甜食祭拜灶君,以祈求「上天言好事」。台灣的送神則是送「眾神」,也就是將家中所奉祀的所有神明全部送回天庭。送神時必須焚燒「雲馬」(大陸稱為「灶馬」),即長方形黃紙上印白雲、馬匹、車輛、轎子等交通工具,亦即供應神明返回天庭的交通工具,現代版雲馬則加印飛機、輪船和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

送神之後神明已回天庭,因此藉機進行大掃除,台灣稱為「筅?」。中國北方稱為「掃年」或「掃房」,南方稱為「除塵」、「撣塵」,過年前大掃除習俗在宋代《夢梁錄》已有記載是一項有意義的年俗活動。

平時神明雕像、祖先牌位、香爐等祭祀用品不可擅動以免褻瀆神威,只有在廿四日送神之後才能取下清洗、擦拭。民眾利用此時清洗門窗地板、傢俱,台灣俗語:「大拼厝,才會富」,意謂過年前大掃除,以除舊佈新來年才會財源滾滾。其實姑且不論真實性,在過年之前清理環境也符合衛生。

廿四日送神家中所供奉諸神皆已上天庭,廿五日則是天神下降的日子,也就是「代班」的神明下凡執行勤務,廿五日禁止在戶外曝曬女性內衣褲,以免對天神不敬。台南市廟宇還舉行「接天神」儀式。

廿五日也是婦女「挽面」的日子,廿四日大掃除之後,婦女要整修儀容迎接新年,因此在廿五日「挽面」,拔除臉部細毛以利妝扮。台灣習俗未婚女性不能挽面,只有即將結婚或已婚女子才能挽面。

【採買年貨、作粿、灌香腸】

大凡民間節慶都離不開吃,平日粗茶淡飯將就度日,每到年節就會準備豐盛的食物大飽口福,而過年是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當然有最多的年節食俗。這些食料一般稱為「年貨」,民間則稱「南北貨」,意即各種食品貨物之意。

台灣各地均有年貨大街,其中規模最大的如台北市迪化街、台中繼光街建國市場、高雄三鳳中街等,都在過年前夕,供應各種南北貨供民眾採購。這些年節物品包括糕餅甜點、粿類、醃製肉品、水果、花卉等,且每一種物品都具有象徵義。

過年必備糕餅甜點有:糕仔,代表步步高昇,因糕與台語「高」諧音,以紅紙包成扁長型,放在神桌上香爐前,自除夕到初五每天祭神時疊上一塊,愈堆愈高意謂「步步高升」。此外神桌上還有供奉糖果、冬瓜糖等甜點,象徵「甜甜大賺錢」;糖衣包花生表示「土豆吃老老」、??、米?,?與「老」諧音代表長壽。

過年食俗的粿類種類最多,其中「甜粿」、「發粿」、「菜頭粿」是必備食品。甜粿(年糕)在中國是象徵年年高昇,台灣則代表「甜甜好過年」,蓋粿與「過」諧音,象徵「年年好過」之意。

發粿代表發財且象徵家族來年運勢,發粿如果未蒸發,全家心情都將大受影響,民間禁忌孕婦禁止觀看蒸發粿,否則將蒸「不發」,揆其用意是要讓孕婦避免勞動,且能充分休息。

菜頭粿(蘿蔔糕)象徵「好彩頭」,「包仔粿(草仔粿或刺殼粿)包金,年年發萬金」象徵財運。此外,高雄縣過年要包粽子,台南地區則有作「鹹粿」習俗。

台灣民間禁忌過年送禮不可送粿,因台灣喪葬禮俗喪家不可作粿,而由親友贈送稱為「送節」,喪家則以甜點回贈,因此過年送粿將被視為詛咒。

過年的醃製肉品最普遍的是香腸,至今許多人家仍是自製香腸,製作方法是以碎豬肉加香料、酒、調味品,灌入豬腸中,放置戶外風乾。醃肉則是以鹽醃製、風乾以利保存。宜蘭地區則有醃製「鴨(月賞)」、「膽肝」之俗。

過年應景的水果、花卉也都具有象徵意義。其中柑橘代表「甘美、吉利」;鳳梨代表「旺旺來」;棗子、金棗的棗與「好」諧音,象徵「一切美好」;龍眼乾俗稱「福肉」,象徵福氣。年節花卉以桔樹、金棗樹、黃金樹最普遍,象徵吉利、美好、發財,此外「銀柳」與「銀兩」諧音,也普受歡迎,銀柳插入花瓶之前需將花蕊外殼剝下,稱為「剝銀柳會得銀兩」。

過年期間祭祀繁多,從除夕到初五,每天都要祭拜神明、祖先,過年期間也要到各廟寺「行春」拜拜,初九天公生、十五元宵節都要祭祀,因此各種祭祀用品如金銀紙、香燭、鞭炮,也是必採購用品。

【台灣除夕習俗】

除夕是一年最後一天,意謂「舊歲至此夕而除」,民間俗稱為「二九暝」。台灣年俗除夕中午要祭拜「地基主」,所謂地基主是指房屋、土地原來的主人,漢人自唐山過台灣,佔據平埔族人的土地田園,且在居住之前住宅土地或曾隸屬不同主人,因此必需對原來擁有土地、房舍的先人表示感恩。拜地基主與一般祭祀不同,是在後門由外往內拜,且一年四節(端午、中秋、冬至、過年)都要拜地基主,這也是台灣特殊的習俗。

除夕當天家家戶戶也要換貼新春聯。春聯源自古代的「桃符」,據《山海經》記載:相傳黃帝時代有神荼、鬱壘專職捉鬼。漢代民眾刻桃木為神荼、鬱壘像立於門口驅邪。至六朝民眾在門上貼二神之畫像即「桃符」。五代後蜀孟昶在桃符上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乃最早的春聯。到明代明太祖命官員在家門張貼春聯,而後才流傳民間成為過年習俗。台灣的春聯可分門聯、詞句、吉祥字三種,門聯是民間文學的代表,內容文辭均按照平仄、對仗,內容皆為吉祥辭句。除門聯之外,家中各處也會貼上祈福的吉祥文字,例如雞鴨牛舍貼「六畜興旺」;風鼓土壟上貼「川流不息」;錢櫃、保險箱、收銀機上貼「招財進寶」;車輛船隻則貼「開車大吉」或「一帆風順」;米缸、冰箱貼「滿」字;還有倒貼方形「春」、「福」字,象徵春到福到。此外不同行業也書寫不同辭句。

泉州移民地區(台灣沿海地區)則有貼門簽(門錢)之俗,以五張花邊剪紙貼在門楣上,稱為「五福紙」象徵「五福臨門」。此俗源自宋代,大陸稱為「掛門錢」代表祈福。

台灣民俗守喪期間過年不得貼春聯,有些地區則改貼綠色(父喪)、黃色(母喪)門聯,文字內容則為思親盡孝之辭句。因此不宜太有創意張貼彩色春聯,以免滋生誤會。

近年來由於許多民眾居住公寓、大樓,沒有門楣可張貼門聯,但不貼春聯又有不祥之意,或恐遭守喪之誤解,因此多數民眾只在住家門口張貼「恭賀新喜」之類長方形紅紙,這是門聯的簡化。而文字也更多樣化如:X年行大運、日日是好日、狗年旺旺來、豬事都如意等現代語彙都搬上門面。

【祭祖與圍爐】

除夕傍晚要舉行年中最重要的一次祭祖儀式,除準播各種豐盛祭品之外,神桌上也供奉甜粿、發粿、糕仔、花生等甜點,且神明祖先神位旁各放置兩個發粿或兩碗米飯上插一支紙糊的春花,俗稱「飯春花」,春台語與「剩」(剩餘)諧音,象徵「米飯有剩」或「發財有剩」,意即「年年有餘」。此外也會在神桌上疊放一堆柑橘,代表來年美好吉利之事成堆而至。

祭祖之後便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晚餐,華人稱為「年夜飯」或「團圓飯」,台灣則稱「圍爐」,因早期民間除夕夜在餐桌上放火鍋爐,家人圍著火爐聚餐之故。火爐呈圓型代表團圓,爐中以火炭作燃料取其「生湠」(生生不息)和「愈燒愈旺」之意。泉州籍南安移民地區則保存「跳火盆」習俗,即在圍爐之後取出火爐讓家中男子,從上方跨越,並唸道:「跳乎過,富昧退」,「跳過火,剩家伙」等吉祥話。

台灣民間圍爐必吃的菜餚就是「長年菜」,象徵長命百歲,其中嘉義以北地區長年菜是「芥菜」,而台南、高雄、屏東地區的長年菜則是「帶根的菠菜」,吃長年菜時要整葉吞食不可切斷,才能長命百歲。

台灣圍爐菜餚尚有吃雞「起家」、吃魚丸、肉圓「大團圓」、吃豆乾會「升官」、吃菜頭「好彩頭」等食俗,而華人地區以吃魚象徵「年年有餘」,台灣年俗也吃魚但不具特殊意義,是以「飯春花」和「行春」象徵年年有飯。

彰化地區圍爐吃長麵線祈求長壽;南部吃水煮蛋剝殼代表脫殼新生;客家地區則以紅燒蹄膀、薑絲大腸、梅干扣肉、芹菜炒魷魚等客家菜為主。一九四九年遷移來台的各省新住民則仍保存吃水餃(元寶)等家鄉菜的食俗。台灣的原住民則以「豐年祭」、「矮靈祭」、「祖靈祭」為族群祭典,並非過農曆新年,因此在此期間並沒有特殊食俗。

【壓歲錢和守歲】

台灣俗語:「大人煩惱沒錢,囝仔歡喜過年」,意謂大人煩惱過年的大筆開銷,小孩則高興有壓歲錢可拿。壓歲錢又稱「壓祟錢」,原為「壓制邪祟」之意,原是將金錢放置在床腳或枕邊以賄賂妖魔鬼怪免受侵害,至今已成為長輩贈予晚輩祝福之用。壓歲錢台灣稱為「壓年錢」,有祝福之意。

除夕夜「守歲」習俗自晉代已流傳,晉周處《風土記》言「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原為迎接新年之意,唐宋以降守歲之風更盛,且增加守歲可添壽之說。台灣民間也有「廿九暝」愈晚睡父母愈長壽之俗信,中國古代守歲時在遊戲聊天或吃零食,台灣的守歲則多在賭錢,過年賭博已成台灣普遍之年俗,過年期間取締賭博必將引發暴動。

台灣北部地區在初一零時「拜天公」,中部地區則在除夕午夜拜天公,南部地區則至初九天公生才拜天公。但全國各地均在午夜十二點燃放鞭炮「迎新正」。台北行天宮、新港奉天宮等廟宇也在十二點開廟門,供民眾「搶頭香」,所謂搶頭香就是搶插第一柱香,搶得頭香神明將「優先」完成信徒的心願。許多寺廟也在此時舉行「抽公籤」,為各行各業占卜今年運勢。

【初一至初五的年俗】

初一早上多數地區都「吃素」,所謂「初一早吃菜(吃素),恰贏吃一年齋」,意謂一年的開始吃素比吃一年齋更有意義。舊俗初一早上不可吃稀飯,否則出門將遭雨淋。初一要穿著新衣迎接新年,出門也都會選擇良辰吉時和吉祥方位,初一通常到廟宇祭拜祈求平安發財,謂之「行春」,有「愈行愈剩」之象徵意。台灣年俗並無帶小孩到親友家拜年習俗,因為女兒初一回娘家將會「敗外家」(拖累娘家),帶小孩到朋友家拜年則有「討紅包」之意。

台灣舊俗在過年期間,有組鑼鼓八音樂團沿戶演奏謂之「吹春」,民眾則以紅包犒賞,至今仍有貧民以舞獅頭、戴天官面具或抱土地公神像挨家乞討紅包的現象。

初二是女兒「轉外家」(回娘家)的日子,民間稱為「做客」,蓋出嫁的女兒已非家人,回娘家就算是「客人」。中國習俗則是「二月二家家戶戶迎女兒」。台灣俗信連續三年沒「做客」則是「背祖」(背叛祖先),此後將永遠不得回娘家,因此即使三年內無法回娘家,也必需將穿過的衣服寄回娘家,代表本人返家才不會「背祖」。

初二女兒「做客」一定選在早上,中午在娘家「請子婿」,而且必需在傍晚「炊煙升起」之前回到婆家。做客習俗的原意出於父母對出嫁女兒的關懷,每年初二要回娘家告知近況,而傍晚前需回到婆家,則是體諒女兒必需回婆家處理家事,為家人準備晚餐之故。新婚女兒初二還需由兄弟前往「娶作客」,以免婆家因家事繁忙不讓姐妹回娘家。民間習俗女兒回娘家作客,都會準備「伴手」(或曰等路)作為禮物。

台灣年俗「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民間歲時節令原有調節生活作息之用,從除夕到初二連續忙碌三天之後,初三就休息一天。初三俗稱「赤狗日」,是諸事不宜的日子,因此可以「睏到飽」。此外初三也是台灣「老鼠娶親」的日子。中國各地均有老鼠娶親之說,但各地日期皆不同,例如北京是「十七十八耗子成家」,而台灣老鼠最「早婚」搶在初三晚上成親。初三不但要晚起而且要早睡,以成全好事,並在屋內撒餅乾、食物為老鼠賀喜。

初四早上公司行號都舉行「開市」,一般都在公司、工廠門口擺設香案祭拜,並燃放鞭炮開工,但通常並沒有真正工作,而是同事聚餐、喝春酒。初四傍晚民間舉行「接神」,迎接諸神返回家中。所謂「送神早、接神晚」,為了讓眾神充分享受假期,因此「接神」都選在黃昏之後,接神仍需焚燒「雲馬」作為神明的交通工具以利神明回到人間。

俗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是指初五是過年活動的截止日,年假到此為止。與新年假期區隔,不再受禁忌、禮俗限制。初六挹肥意謂農民要挑水肥澆菜,恢復農事,不要再沉溺過年期間的狂歡享樂。

【過年說好話與年節禁忌】

過年期間彼此都會互道「恭喜」相互祝福,如與親友來訪也都會以甜點、水果招待,訪客食用任用食品都必需「說好話」祝福對方。例如「吃甜甜予汝大賺錢」、「吃棗年年好」、「吃過瓜子予汝過好日子」、「吃土豆予汝吃到老老老」、「吃煙予汝年年剩」等祝福語。

所謂「新年頭、舊年尾」,從年底到元宵,過年期間可謂民間的「戒嚴期」,謂祈求新的年度好的開始,因此民間也有諸多禁忌。其中可能分為「不可說」和「不可做」兩大禁忌。過年期間凡不吉祥之事皆不可說,例如生病、死亡、受傷、車禍、沒錢之類的不吉話語皆不可說。此外在過年期間不可做之事繁多,例如:不可吃藥、動手術、不可動利器、不可掃地、倒垃圾、不可吵架、打小孩、哭泣、討債、打破器皿、不可吃雞頭、雞爪(才會有頭有尾)等禁忌。宜蘭則有初一到初五不可煎粿以免散「赤」,中部地區有不可開抽屜以免漏財等諸多禁忌。

歸納台灣的年俗禁忌,主要意義在:

一、祈求好的開始:如不可說不吉利的話、不可爭吵、哭泣等,都是希望新年新希望,有好的開始。

二、讓勞動者休息:過年期間不可掃地、動利器,其實是要讓終年勞苦的婦女、勞動者得以休息,而以民俗禁忌來強制勞動者休息。

三、祈求平安順利:過年期間不可打破碗盤、不可吃雞頭雞爪、不可煎粿、開刀吃藥等,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凡事皆能平安順利。

【結語:傳統年俗正在倒數計時】

台灣的跨年晚會愈辦愈大,但農曆過年的氣氛卻愈來愈淡薄,元旦的倒數計時成為過年的象徵,傳統年俗正逐漸被西洋文化所取代,以往親人團聚的日子成為出國旅遊的假期,於是失去除舊佈新、反省檢討的意義,連同返鄉敘舊聯絡感情的功能也消失了。但最嚴重的是傳統文化的滅絕,當全國各地跨年晚會在倒數計時之際,傳統民俗也同時在倒數計時。

台灣年俗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年俗的行為、食俗也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但在西化、現代化的浪潮下,如今我們的年輕人大多只知道「年獸」的故事,卻沒聽過「沉地」的傳說;一般家庭也不會作粿、灌香腸,改到市場採購,於是生活習俗消失了、技藝失傳了,而各種食俗所代表的象徵義被遺忘,各種年俗食品也不具任何意義。

台灣要國際化,傳統也可以創新,但我們必需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質,假如一味地接受西洋文化,否定自己的傳統,那麼台灣終將成為歐美的文化殖民地。

 

〔本文刊於《傳藝》雙月刊第 68 期〕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風吹過漸漸寒
微微凍心肝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費券要不要再發一次,各界討論熱烈,不過消費券用的是國家預算,巧的是國際知名信用評等機構,就在我們歡天鼓舞用消費券血拚的時候,對台灣提出財政惡化的警訊,調降了台灣的主權評等展望,問題就出在我們政府的總負債高達約5兆新台幣,已經占我們國民生產毛額GDP的41%,比韓國和大陸都還要高。

消費券拿在手上,店家收的開心,消費者也用的眉開眼笑。

TVBS記者林婉婷:「消費很快樂,不過攤開帳單的時候,可能心情會有些沉重,而台灣的赤字也就是欠錢的狀況,在2008年的時候到達2千億新台幣,而今年可能會高達5千億,這麼多年下來累計的總負債則是高達5兆新台幣,財政赤字惡化的情形可說是相當明顯。」

惠譽副總李信佳 :「調降台灣主權評等展望的原因,財務健全度的惡化,應該是唯一因素。」

攤開一張張研究報報告,台灣的主權評等展望從穩定下修到負向,研究人員說其實台灣的進出口貿易和其他亞洲國家相比表現不錯,惟獨負債問題相對嚴重些。去年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比重高達41%,南韓約35%,大陸是21%,而一張張消費券用的是國家預算,如果要再發一次,對國家債務當然會造成壓力。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這一波的全球不景氣當中來講,我們還是覺得要先救急,目前國家政府的考量都不是赤字問題。」

全球經濟彷彿是重症病患,救命得花大錢,這筆花費哪能省?學者指出這是優先問題,欠錢的問題就只能等經濟體質好了,再求解決之道。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h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